我的人生导师

作者: 
赵伟建


1979年7月外语系成立了。上海海运学院的外语老师从远洋系、航海系、轮机系等部门全部归属到外语系。新成立的外语系本科生将近120名,硕士生5名,其中从远洋系“远洋运输业务”77级中分出一个班改为“英语专业”,远洋系英语专业78级两个班,外语系首招的英语专业79级两个班。1979年,首招“翻译理论与实践”硕士研究生。外语系同时承担全校各专业的公共英语课的教学工作。

尽管外语系是新成立的系,但班子成员和教师的实力不容小觑。系主任由程克武教授担任(原远洋系系主任),副主任由陈传方教授、温致义教授、黄乐蔚教授担任(当时所有系主任的年龄都在60岁以上)。总支书记是原远洋系总支书记王雅珍老师(离休老干部)。

外语系第一届系领导班子集体照

前排从左到右:黄子文、黄乐蔚、程克武、王雅珍、陈传方、温致义。后排从左到右:赵伟建、张德生、尤家鑑,徐永德 (1979)


【我人生中的第一位导师】

外语系办公室成立之初,行政办公室只有我一人,承担所有教学工作和行政工作。不久,朱凤娟调入我系,担任行政秘书工作。学院行政和教学工作我俩从未接触过,完全是新手,而让我有幸的是遇见了一位可敬的平易近人的老师——程克武教授。程克武主任生于1914年,193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1941年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运输管理硕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老先生个子不高,眼镜下面有着一双智慧深邃的眼睛,他的个人魅力让大名鼎鼎的英语教授都不得不折服,可谓是德高望重。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在冬天,程教授总是围着一条编织的围脖,身着中式棉袄,一位典型的中国老知识分子形象。我就是在这位老教授的身传言教和谆谆善诱的培养教育下慢慢成长起来的。

从左到右:王浚寅、严伟民、程克武、曹迪化、赵伟建、朱凤娟(1985)

程教授这位大知识分子,做任何事都精细入微,每次着笔都习惯的换上另一副眼镜,字迹清秀大方,大小划一,如同镌刻出来的范本。在程教授的影响下,经我系第一届研究生范钜清的介绍,我与范同学的女儿(当时五年级学生)一起,在书法老师戴尧天的亲自指导下,认真学习约一年,此后自己又继续练习书法,为我之后的硬笔书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戴老曾出版过一本字帖)。

程教授不但学术上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在教学管理上同样投入满腔热忱。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执行计划等教学环节都亲力亲为,认真考量,仔细核对,并详细地解释各环节前后之间的关系和效力,以及需要重视的事项。在与程老先生长期接触中确实受益匪浅,自身得到长足的进步,并领悟到教学的内涵与实质,使我很快能够独当一面,顺利成为称职的教学秘书。

当年办公设备简陋,更没有电脑,所有教学文件都由手工操作,学生四年中的课程登录全是手工盖上课程名称章,学生的每门课程成绩必须手工填写,工作量之大可以想象。在程教授对待工作兢兢业业的影响下,对我确实也是一种促动。对待每项工作认真仔细,勤于思考,尽心尽力已成为我的一种习惯,按时完成指定的任务,数年从没有发生过差错。长年如此的工作作风也形成了我之后对待工作的风格。

当时程老住在南市区方浜中路一栋老式石库门里,据说原来整栋楼房都是程老家的,“文革”期间受到冲击,仅留二楼两小间小屋供程老一家三代五口人居住。我曾因程老身体不适上门去请示工作,房间虽狭窄,但程老毫无怨言,仍不觉疲惫的一一道来。九十年代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学校根据政策分配给程老二套小三室住房,至此程老从浦西搬到浦东,才彻底解决了住房困难问题。

程老始终坚定地相信中国共产党,在任系主任期间(1979—1984年),再次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于1983年被批准入党。当时我与程老在一个党支部,一起参加组织生活,当谈起他入党动机时,他说:“我经历了旧社会,在美国读过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历了各种运动,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但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始终没变,我坚定地相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朴实的话语到今天仍言犹在耳。程老经历“文革”不公,他那对党坚定不移的忠诚和共产主义的无私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之后的道路。程老晚年受病痛折磨,有一段时间病休在家,副主任陈传方教授主持系里的工作。

程克武教授1988年退休(74岁),几十年来,工作上精心细致,严以律己,生活上勤俭节约,乐于助人,一生乐观豁达,他是我人生中第一位最难忘的导师。

程克武(2006.09)

程老于2013年11月病逝,享年一百岁。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永远怀念您我的导师。


【我人生中的第二位导师】

张德生老师是外语系第二任系主任(副教授),任职六年(1984--1990)。张老师瘦瘦高高的个子,眼镜下有着一双敏锐的眼睛,突突的额头彰显出他的智慧。张德生老师生于1935年,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专业毕业,中共党员,原在重庆大学任教,由于长期夫妻分居两地,加之夫人体弱多病,经组织协调,于1976年调至我校。在与张老师本人聊天时,才知他的英语是自学成才的,不愧是当年的学霸。进入我校初期张老师在轮机系英语教研室任教,为轮机专业学生教授公共英语课程,外语系成立后仍然授课公共英语课程。

张德生老师任系主任后,竭力统筹外语系的发展工作,以时代特质为重点,把英语专业和英语研究生的发展放在首位,积极推进招聘及选拔留校毕业生工作,富有成效,期间外语系得到蒸蒸日上的发展。针对办公室工作,张老师以信任和放手的工作风格处事待人,明确布置,不问过程,注重结果。与上一届管理风格截然不同,新的管理工作形式对我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关键作用,为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在理顺工作的情况下,我对各方面考虑得更为详尽,欣慰的是我们没有辜负领导的信任。在此期间,教学管理、行政管理、工会活动大有起色,每年都受到系里老师的好评和机关处室的表扬,本人也多次获得上海海运学院先进工作者或优秀党员的光荣称号。

张主任是非常有个性的老师,是一位讲原则的老党员,碰到是非问题从不含糊,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向学校领导反映系里存在的问题时,与上级有不同意见和看法,并不会因为是校领导而妥协,仍会坚持自己立场和观点,并通过讲事实,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体现了老一代知识分子敢说真话,敢于坚持的特质,也体现了一位共产党员的党性和真诚的良好品质,敬佩之余也深深地影响着我。

张德生(2006.9)

大概在1989年,在张主任带领下,我们组织全体外语系教师去扬州镇江旅游,当时旅游还是一件非常时兴的事,记得乘坐火车去镇江的时候大家都有座位,回上海的车票是到达镇江后才买的,座位票只购到一部分,有小部分教师只能买站票。上车后,我取出报纸铺在张老师座位前坐下,这也是我唯一一次坐在地上乘绿皮火车的经历。一路与张老师聊了4-5个小时,再次感受到他为人处事的正直,讲原则无私念,人己一视,不失温情的老知识分子风采,让我记忆犹新。

张德生主任1995年退休,作为老师桃李天下,作为主任硕果累累,面对组织从不索名争利,从不多拿份外的一分一毫,为人坦坦荡荡,张老师无怨无悔,对得起党组织,对得起全体教师,再次彰显大家风范。

回顾自己一路走来,能遇见两位可亲可敬的优秀导师而感到幸运,他们的个人魅力让我获得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也因为他们榜样的力量让我在37年的工作中走得如此顺利,并影响着我的一生。两位尊敬的导师,你们将永远铭记在我心里。

——写于2019年5月18日

作者|远洋743班赵伟建

图片|外语学院院史馆、赵伟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