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重育德,育德先育心--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三全育人”工作(十四)

育人重育德,育德先育心--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三全育人”工作(十四)

近期,交通运输学院举行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上海海洋大学学生处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教育中心主任秦向荣老师担任主讲人,为2020级交通运输学院全体本科和研究生新生心理委员及寝室心理联络员带来了主题为《仰望星空 拥抱自我》的报告。该活动旨在引导新生心理委员和寝室心理联络员关注班级和同寝室同学心理健康状况,了解心理危机识别的常识。此次活动为学院心理四级网络建设的一个内容之一。

学院心理四级网络是保障心理育人工作的组织架构,学院专职心理咨询师为第一级,负责学院内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带班;辅导员为第二级,负责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健康教育的宣传和危机干预工作;班级心理委员为第三级,负责班级日常心理工作的开展并协助做好危机干预工作;寝室心理联络员为第四级,负责寝室同学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每级网络在心理育人方面各司其职,并通过培训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交通运输学院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统一,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规范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以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需求。

(1)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生工作计划,持续推进教职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力。

交通运输学院目前有心理咨询师5位,1位在培训中。学院依托学校心理咨询室,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学院青年协会”等学院内师生交流平台的作用,以培训、案例分享、讲座等形式科普心理相关知识、交流工作案例,从而引导教师们在课堂教学和课后师生交流中更好地关注学生心理状态;此外,学院也将日常教育内容进行了整合,利用好一切课程载体广泛开展心理育人工作。在学院教师层面,将心理教育相关内容穿插在课程中,引导学生们养成健康积极的学习心态;在学院辅导员层面,利用晚点名向学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们关注心理健康专业知识;在班导师层面,利用班会时间向班级学生传达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们更好地审视自我。

(2)形成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体系,发挥学生组织作用,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

交通运输学院在每年新生入学的时候,会依托国航风、抒心坊等学生组织开展“倾力协作 超越自我”交通运输学院大型新生适应性团体辅导活动,以此让新生尽快融入大学生活,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心理上的转变;学院每年5月开展心理健康月活动,在此期间利用微信公众号、学生社区橱窗、学院楼展板等多种媒介对心理知识进行宣传,营造了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此外,学院深度挖掘学生组织的力量,以“抒心坊”这一组织为活动主体,鼓励学生利用各类学生组织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心理类活动,提高了学院学生的心理自助及助人能力,目前固定的品牌活动有交通运输学院心理情景剧大赛、交通运输学院心理知识竞赛、交通运输学院心理教育工作坊等。

(3)建立多级心理危机预警防控体系,配合跟踪机制,形成心理危机干预预案。

学院于2018年修订了《交通运输学院心理问题学生评估干预流程图》和《交通运输学院心理问题学生评估干预流程图说明》,明确了处理此类事件的整体流程。以此为基础,学院进一步明确了院系-班级-宿舍多级预警防控体系:院系层面,组织辅导员积极参加上海市学校心理咨询(中级)培训,鼓励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选修课,提升辅导员专业技能;班级、宿舍层面,学院每学年初更新成员名单,目前,整个体系共包括心理委员100人,寝室心理联络员723人,并于每年至少开展2次专题培训。此外,学院切实落实心理健康普查制,配合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完成新生心理普测工作。对于筛查出需关注的学生名单,辅导员逐个访谈,再次确定重点关注人群,并建立重点学生心理档案库。同时,学院也认真执行学生心理健康汇报制和后期跟踪制。近两年来学院没有出现因心理问题而自杀自残的情况,学生对主动预约咨询,进行解压等心理调试接受度越来越高。

育人重育德,育德先育心。交通运输学院从学生的身心健康出发,遵循个人心理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引导,通过多种方式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纾解心理困惑,开发心理潜能,提升心理品质,促进人格健全。目前学院建立了“教育教学、实践活动、预防干预”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把构建心理育人体系作为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

1.青年协会邀请王树江老师给青年教师讲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2.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晚点名

3.心理主题班会上心理委员向班级同学分享专题培训心得

4.新生适应性团体辅导

5.心理健康月展板

6.心理四级网络成员专题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