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占网络阵地,实现全方位育人——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三全育人”工作(十二)

抢占网络阵地,实现全方位育人——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三全育人”工作(十二)

近期,交运学院易班分站开展了一期易班班长集中式培训,新老易班班长齐聚一堂,共同分享易班班级工作和运营的相关经验。目前交运易班分站已经形成较为规范、高效的运转体系,同时也在工作中注重社团新老传承,形成了可持续的传帮带体系。

2017年,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将网络育人作为“十大育人”体系的重要内容,对高校开展网络育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易班工作就是网络育人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互联网突破了课堂、高校、求知的传统边界,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从一定意义上说,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青年。”如何“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是我们学院网络育人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学院经过两年的探索,牢牢把握党对网络阵地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有效发挥了网络育人作用,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1、重视网络平台建设、建立长效机制、增强网络安全保障

学院重视网络平台建设与发展,制定了《交通运输学院网络育人工作规程》,并发挥了全国高校校园网站联盟的作用,积极推动“易班”在线共建。开展大学生网络文化建设,注重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的挖掘与展示,将优秀成果列为师生评聘评奖评优依据。

学院高度重视对师生网络安全意识与网络道德法律意识的培养,注重顶层设计、加强落实执行,党团组织成员分工明确,使学院网络安全和网络行为规范得到了保障。

在教师层面,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学院党、团组织分工协作,推行了追责问责制度;每学期学院对新媒体平台自查至少1次,排除信息安全隐患;每学期学院大会至少强调1次网络育人重要性,并重点强调安全以及网络行为规范。

在学生层面,每学期通过晚点名开展网络安全与网络行为规范宣传至少1次;以辅导员,学院安全员为抓手,构建安全网络,在学生社区积极宣传网络安全相应知识,避免学生上当受骗。根据学院要求,每班必须配备1名安全员,由各班团支书兼任,共配备学生安全员60余人,安全员职责包括在班级内部宣传网络安全知识;班级网络安全事件处理与上报等工作,并且学院设置安全专项辅导员1名,负责学院安全员的管理与培训工作。

2、利用多个网络教育平台、结合专业特点开发网络教育相关课程

学院注重专业课程中的价值引领作用,将课程思政融入一流专业课程建设,提升专业课程质量,达成了“无思政、不金课”共识。学院在一批国家一流课程、市级精品课程、示范网课如《多式联运组织与管理》、《国际航运概论》、《班轮运输理论与实务》、《道路勘测设计》、《航运公共管理与政策》和《管理学原理》等课程建成了课程思政。

学院还积极鼓励任课教师与辅导员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如录制微课、微党课、微思政课、教育短视频等,提高教学的可观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学院还有一批课程荣获教学成果奖,如:《航运特色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改革与实践》、《面向“双一流”的交通工程专业“贯通式”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国际货运代理课程、教材、实习、竞赛、教研五位一体协同育人体系探索与实践》、《航运特色专业课程与教材建设——“集装箱码头业务与管理”的探索与实践》、《面向学科竞赛平台的“MM-OADI”港航物流类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等。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防控期间学院一共有125门理论课,其中118门课采用在线教学,自建课或利用学校已建在线课程建课的65门,使用教育部在线课程资源教学的53门。学院研究生和留学生的课程安排也同步进行,做了周详部署。我院王学锋教授应用专业课程建设长期积累的成果,整理了“2015年国际航运概论通识微课程”和“2017年(第二批)基于航运代理在线课程的移动教学信息化改革实践”两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成果资源,形成“教学示范包”,供各高校教师自建课程使用。经过本次疫情防控的考验,我院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线上教学体系,积累了丰富的线上教学经验。

 

3、积极推进网络育人体系建设与完善,开展多元化网络文化建设活动

除了将网络作为教学育人平台进行重点构建之外,学院也十分重视网络生态的构建。学院统筹网络资源,在人员配置上,以团委为中心,学工部门学风、资助、网络、安全、心理等多位辅导员以及相关学生干部协同配合,共同参与。在平台运用上,以交通运输学院易班分站为重要平台,充分发挥上级单位网络平台、学院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学院团委微信公众号和10多个学生组织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作用,开展网络育人工作,既有网络覆盖的面又形成了传播合力。

易班分站积极推进学院网络育人线上线下活动。两年来,易班共计推送“易班班会”、“我和您有约”、“交运易话题”等各类活动80余篇,配合学校开展大型征文活动3次、知识竞赛3次、“我和您有约”交运优秀教师介绍5次、易班班级活动30余次,既展现了师生的风采,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了学院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与氛围。

学院发挥交通运输学院红帆支行党建工作室的育人作用,连续推出 “寻访”、“交运记忆”、“红帆看世界”等60多篇推送,用短平快的方式,传达好党的声音,讲好交运党建故事。

学院还建立了“星力量”网络文化品牌,充分发挥学院“同心互助社”、“海博学社”、“国航风学术团”等社团的网络平台优势,广泛宣传学院的优秀学生风采、自强之星风采、海博学社优秀小老师风采、优秀教师先进事迹。

 

4、发挥网络育人优势,营造学院网络育人生态

疫情防控期间,学院充分发挥了网络育人的优势,重点策划并推送“交运师生在行动”、“并肩战‘疫’,志愿同行,交运青年在行动”、“‘我的防疫抗疫故事’暨交运学生抗疫先锋”、“疫情下的思考——我的家乡在湖北”、“学海无涯一“网”打尽——网课学习经验分享”等五个系列共二十九期报道,大大增强了师生对国家防疫抗疫工作的信心。十多家校外媒体进行报道和转载,其中包括《人民网》、《青年报》、《文汇报》等影响力大的媒体。此外,学院组织开展了主题为 “守护你我 爱满天下”的抗击疫情网络文化原创作品征集活动,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特长,创作相关主题的书画、海报、视频、音乐、语音、文学等多种形式的作品,共征集到7个类别21件作品,其中书法作品5件、海报作品4件、歌曲作品1件、声音讲述作品1件、文学作品9件、视频作品1件,起到了暖人心、强人心、聚民心的作用,为师生送去了满满的正能量,营造了学院良好的网络育人生态。

学院学生同上一节思政大课

王学锋教授《运输代理实务课程》截图

郑剑和陶学宗老师开展网课在线技术指导

学院易班分站微社区

学院防疫抗疫主题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