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学院2014年新进教师介绍

交通运输学院2014年新进教师介绍

2014年我院引进教师5人,师资博士后1人,其中交运、交工各2名,国航、物流各1名。

 

于尧,男,哈尔滨人。2005年考入吉林大学交通工程专业,2009年以硕博连读形式攻读吉林大学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于2014年获得工学博士学位。现任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交通运输专业讲师。曾先后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及交通运输部科技项目等课题研究。在交通领域专业期刊、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SCI/SCIE收录3篇。目前致力于智能运输系统规划与分析、智慧港航规划与管理以及海上交通工程等领域的研究。

 

郑剑,男,1987年出生。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航运管理专业教师。2014年4月于上海海事大学载运工具运用工程,获工学博士学位;2010年7月于上海海事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获管理学硕士学位;2008年7月毕业于上海海事大学管理科学专业,获管理学学士学位。2014年留上海海事大学参加工作,现任教于国际航运系,主要研究方向为海上交通工程、港航安全论证技术、船舶缆绳载荷监测预警技术等。

 

耿韩,2003年就读于东南大学交通工程专业,硕士与博士就读于同济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之间在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访学。现任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交通工程专业教师。研究方向为沥青铺面结构与材料组成设计的新技术。

 

张方伟,男,1980年出生,山东荷泽人,共产党员,讲师,博士,江苏省资助招收博士后,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实施环渤海发展战略与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项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现代城市多模式公共交通系统基础理论与效能提升关键技术”项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面上项目“大城市中等收入群体出行选择行为的不确定性决策机理研究”项目组成员(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大都市主干道突发事件下临时交通隔离对刚性出行司机交通选择行为影响机理研究”负责人;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项目“公交优先下的分布式干线信号控制算法与主动式车速诱导耦合技术研究”负责人;参与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公交主导型多方式交通网络的协同机理与耦合理论”,具体研究“揭示多层次交通网络与交通方式结构间的互动平衡机理”部分(2013年,2014年)。所发表的论文先后有5篇次被SCI、SCI检索,7篇次被EI检索,国家发明专利公开6项。曾被评为山东省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2007年),所负责的班级曾荣获山东省省级优秀班集体(2009年)。

 

马江山,男,1986年生,汉族,江苏南通人,本科与硕士就读于东南大学。2012于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获土木工程专业博士。现任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交通地理信息系统,路径规划模型和算法,路径选择模型,多智能体交通仿真,交通数据挖掘等。2012年至2014年作为博士后研究员于东京工业大学继续完成以博士论文为依托的研究(项目经费约5000万日元)。作为项目主要研究者负责不确定路网下的路径诱导研究, 改进超路径诱导模型;博士后期间协助指导四名硕士研究生完成硕士相关研究。其中一位的硕士论文获得东京工业大学学科长奖,成果发表于Halifax国际智能体仿真会议,博士后期间受邀在新加坡MIT,日本岐阜大学,帝国理工大学,伦敦城市大学等进行访问并做报告。多篇论文发表于EASTS,HKSTS,INSTR,CICTP,TRB等国际会议。

 

尚斌,工学博士。研究领域:交通规划;交通控制;轨道交通。同济大学博士毕业,参加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交通系统优化与管理。发表学术论文7篇。2007年-2010年在深圳工作,担任多个项目负责人,主要负责路线、路基、交通设计。主要有深圳水官高速公路(路基负责),深圳清平高速公路(路基负责),珠海高栏港高速公路(路基负责),深圳梅观大道(路线负责),深圳李朗市政道路(总负责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