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学院曾令伟挂职心得——一生难忘的经历 一世难得的锻炼
2011年,响应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号召,上海海事大学徐大振、康锐、曾令伟、郑思思、赵大为等五位老师分别赴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管委会、宝山区发改委、共青团虹口区委、云南、西藏等地挂职锻炼。
挂职锻炼是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重要载体,是新时期青年教师、干部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重要举措。高校教师到地方挂职,对实现校地人才资源共享、构建人才合作战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位老师珍惜机遇,牢记嘱托,严格自律,不辱使命,在实践中受锻炼、经风雨、见世面,积累经验,认识自己,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有所作为,收获颇丰。我们集中发布他们的文章,一起回顾他们的挂职经历,倾听他们的真诚心声,分享他们的锻炼感悟。
下面是交通运输学院曾令伟老师的挂职心得。
一生难忘的经历一世难得的锻炼
——交通运输学院曾令伟
未到雪域高原之前,就听说那里的山深沉、悲壮,那里的水清澈、柔美,那里的人憨厚、乐观,就是一处人间仙境,等待着人们去那里洗涤自己的灵魂。等到自己真正踏上这块热土以后,我发现,只有真正的在高原上生活上一段时间,才能让你更深地体会到那种在高原上生活和工作的不易,才能明白这里的人为什么会生活的那么乐观和幸福……
1年挂职,深入基层,感受当地风土人情
2010年11月,团中央和教育部党组的一则通知,让我们18名上海高校的团干部有机会到西藏的基层去体验挂职工作。在这里,我接触到了很多人与事,感悟到了许多在高校里无法体会到的人生道理。这大半年来,与当地干部和援藏干部的工作交流让我受益匪浅,不但开阔了我的工作思路,更让我对西藏当地的工作现状有了更多的了解。
几十次的下乡走访,每一次都会给我一次心灵上的震撼。看到当地农牧民的生活、教育条件,了解到基层乡镇的青年大致状况,我感觉到我们团干部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很多,深深地感到“援藏先援教”的重要性。
西藏自治区地域广阔,人口密度却非常小,孩子的辍学率非常高,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教育不发达,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基层团工作的顺利开展。适龄青年要么在家放牧,要么外出打工,很多基层团工作面临着无法开展的尴尬局面。这种情况与我在高校做团工作区别很大,也使得我对于地方团工作有了更多思考。
学校领导对我的挂职工作给予了很多关心和支持,2011年8月,校代表团一行13人赴藏与日喀则团地委签订了共建协议,并捐助爱心基金7万元。
1年挂职时间,我们这些团干部能为当地做的还是有限的,但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的为当地团工作尽一份力是我们18人共同的想法,也希望我们的努力能真正为当地团工作带去一些改变。
3年援藏,造福于民,深度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进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这是每一位援藏干部进藏前都要再三思考的问题。“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的工作理念也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位援藏干部并指导他们努力工作。
在挂职期间,常有机会和县里来自吉林的援藏干部以及其他县的上海援藏干部交流。每次与他们交流,都能让我感受一次心灵的洗涤。援藏干部所面临的任务、所身处的环境是我们挂职团干部不能比拟的。
西藏的太阳,会为享受它的人发热;西藏的天空,会为仰望它的人明媚;西藏的雪花,会为懂得它的人舞蹈;那豪迈的藏歌,会为欣赏它的人嘹亮。援藏干部们有着火热的激情,他们带着感情,带着问题,带着服务,努力为藏族群众干实事、解难事,于博大处显胸怀、于细微处现精神、于平淡处现深情,同西藏各族干部一起,稳步推进各项援藏工作的开展。
3年时间,他们为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尽心尽力。高原气候对身体的损害并没有影响到他们的工作激情,长期离家并没有影响到他们的工作情绪。而这一点也深深地影响了我,使得我在挂职的近1年时间里能够始终保持良好心态,投入到日常工作中去。
30年在藏,舍家为民,终生服务当地民生工作
在与当地干部的工作交流中,还接触到了很多在藏工作很长时间的干部,少则四五年,多则二三十年。让我肃然起敬的不仅仅是这么长的工作时间,而是他们面对在藏工作的艰难困苦时的严谨态度。损害身体、孩子的生长与教育、夫妻两地分居,这几点是目前这些在藏干部工作所面临的最大问题。
亲情对在藏干部来说俨然成了一份奢侈的礼物。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可很多在藏干部都要面临孩子的教育问题,特别是夫妻双方都在西藏工作的,更是难上加难。高原对于身体的损害让他们第一选择把孩子留在内地,而做父母的只能在少有的假期里和孩子团聚,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就成了他们心头的一个大问题。可我看到的还是他们在无怨无悔的坚持着自己的信仰。
很多在藏干部,尤其是夫妻双方都是干部的,往往要面临着双方虽同在西藏却不在一个地区工作的情况,为工作为国家奉献的同时,牺牲了小家的一些幸福。可他们仍然这样坚持着,毫无任何怨言。每次碰到这样的干部时,我都会在内心深处对他们表示尊敬和钦佩。
向榜样学习,不断改善自身修为
人生总是要多经历一些风风雨雨、多经历一些人与事,才能有更多更深地体会,让我们不断去完善自己的性格,改善为人处事的方法,以更好的心态去生活、去工作。
1年的挂职生活让我受益匪浅,面对3年的援藏干部和30年的在藏干部,我觉得我要走的路还很长,要做的事情还很多。他们每个人都是我今后生活和工作中所要学习的榜样。我未必会做到他们所做的一切,但我一定会朝着那个目标不断努力。


